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在全球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
症状
从水稻分蘖阶段起,水稻纹枯病就开始显露出迹象。一开始,在靠近水面的叶鞘部位,会出现一些类似被水浸湿的暗绿色小斑点,这些斑点就像隐藏在暗处的 “定时炸弹”。随着时间推移,它们会迅速扩展,变成椭圆形或者云纹形状的病斑。病斑的边缘呈现出明显的褐色,而中央部分则是灰白色。当病害进一步加重,病斑会从叶鞘向上蔓延,侵害叶片和茎秆。多个病斑相互连接融合,致使叶片枯萎发黄,茎秆难以承受自身重量而倒伏。这不仅会大幅降低水稻的结实率,让每穗的饱满谷粒数量减少,还会使千粒重降低,严重时水稻整株死亡,直接导致绝收。
发病规律
从水稻分蘖阶段起,水稻纹枯病就开始显露出迹象。一开始,在靠近水面的叶鞘部位,会出现一些类似被水浸湿的暗绿色小斑点,这些斑点就像隐藏在暗处的 “定时炸弹”。随着时间推移,它们会迅速扩展,变成椭圆形或者云纹形状的病斑。病斑的边缘呈现出明显的褐色,而中央部分则是灰白色。当病害进一步加重,病斑会从叶鞘向上蔓延,侵害叶片和茎秆。多个病斑相互连接融合,致使叶片枯萎发黄,茎秆难以承受自身重量而倒伏。这不仅会大幅降低水稻的结实率,让每穗的饱满谷粒数量减少,还会使千粒重降低,严重时水稻整株死亡,直接导致绝收。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合理规划种植密度,让水稻植株之间保持适当的空间,保证通风透光良好,不给病菌留下可乘之机。在施肥方面,一定要科学合理,不能只偏重氮肥的施用,要注重氮、磷、钾的平衡,多增施磷钾肥,这样可以增强水稻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时,在水稻收割后,及时清理田间的病残体,并且在春耕时,通过打捞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清除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从源头上减少病菌数量。
2.化学防治。一旦发现水稻有纹枯病发病初期症状,就要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像井冈霉素、噻呋酰胺、己唑醇等都是常用且效果较好的药剂。在施药时,要注意将药剂均匀地喷施在水稻的中下部,因为这里是病害最先发生和危害最严重的部位。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天气状况,一般每隔 7 - 10 天喷施一次,连续进行 2 - 3 次,确保有效控制病情。
3.监测技术辅助:水稻纹枯病监测仪的应用为病害防治提供了支持。这类监测仪通常运用图像识别和传感器技术,能实时监测水稻的生长状况。通过高清摄像头采集水稻植株的图像,利用图像分析算法识别叶鞘、叶片上的病斑特征,精准判断是否感染纹枯病以及发病程度。内置的温湿度、光照等传感器收集环境数据,结合病害发生模型,预测纹枯病的发生趋势。有了水稻纹枯病监测仪,种植户能及时发现病害早期迹象,提前制定防治策略,相比传统人工巡检,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有效防控水稻纹枯病争取宝贵时间。
推荐阅读:稻飞虱测报仪功能介绍
推荐阅读
-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厂家风途科技2025-10-11
- 精准监测,主动预警——河道水位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2025-10-09
- 河道雷达水位监测站:为城市防洪装上“数字护栏”2025-09-29
- 土壤农业气象监测仪,助力防灾减损、精准种植2025-09-26
- 认识校园全自动气象站,STEM教育平台2025-09-24
- 知天而作:新一代农林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2025-09-22
- 水产养殖、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水质浮标站2025-09-18
- 浮标水质监测站:现代化水体监测的实用工具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