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在玉米田一旦发难,危害便急剧升级。这种常见于玉米田的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专挑玉米苗茎基部下口。茎基部对玉米苗就像基石对高楼,被它咬后,玉米苗极易倒伏,田间很快就会缺苗断垄。产量因此大幅下滑,严重时整块田甚至绝收,农户损失惨重。尤其在小麦收获后,麦秆大量覆盖的玉米田,简直成了二点委夜蛾的 “乐园”。相比其他地块,这里虫口密度大,它们疯狂啃噬玉米苗,破坏程度远超别处,防不胜防。
提早监测虫情可有效防控其危害。
监测时间一般集中在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此阶段为二点委夜蛾高发期,尤其在小麦收获后至玉米幼苗期,需高度警惕。监测区域重点锁定玉米田,特别是麦秸麦糠覆盖多、湿度大的地块,这些地方是二点委夜蛾理想的生存与繁殖场所。
监测方法有很多。成虫监测可借助杀虫灯,如频振式杀虫灯,其以波长 365nm 左右的黑光灯效果为佳,每 30 - 50 亩设置 1 盏,灯高距地面 1.5 米左右,通过统计诱捕成虫数量与雌雄比例,预测成虫羽化高峰期与发生数量。
幼虫监测可采用五点取样法或棋盘式取样法,每点调查 1 平方米内玉米苗基部周围幼虫数量,拨开麦秸仔细查看;也可利用糖醋液诱捕,糖醋液按糖:醋:酒:水 = 3:4:1:2 配制并加少量敌百虫,定期查看诱捕情况。卵块监测则需在玉米植株叶片背面、叶鞘及茎基部等部位,查找呈馒头状且顶部有绒毛覆盖的卵块,每 3 - 5 天调查一次。
二点委夜蛾监测系统,是一种智能化虫情监测设备。极大提升了监测效率与精准度。该系统能实时收集与分析虫情数据。例如,通过传感器自动采集田间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结合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与统计二点委夜蛾的成虫、幼虫及卵块数量,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并将数据及时传输至农户或农业部门的终端设备,便于相关人员随时掌握虫情动态。
根据监测结果,可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一旦监测到成虫数量剧增,或幼虫密度达每平方米 3 - 5 头的防治指标,应及时发布预警。在成虫羽化高峰期,除杀虫灯外,还可每亩悬挂 3 - 5 个性诱捕器,干扰成虫交配,降低虫口密度。
当卵孵化率达 80% 左右或处于低龄幼虫高峰期,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高氯氟等药剂喷雾,重点喷施玉米苗基部及周边土壤;也可用毒死蜱等药剂灌根。
推荐阅读:晚疫病测报仪降低病害损失
推荐阅读
-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厂家风途科技2025-10-11
- 精准监测,主动预警——河道水位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2025-10-09
- 河道雷达水位监测站:为城市防洪装上“数字护栏”2025-09-29
- 土壤农业气象监测仪,助力防灾减损、精准种植2025-09-26
- 认识校园全自动气象站,STEM教育平台2025-09-24
- 知天而作:新一代农林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2025-09-22
- 水产养殖、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水质浮标站2025-09-18
- 浮标水质监测站:现代化水体监测的实用工具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