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8月14日电甘肃省科学院纳米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多地多物种的试验,将金属纳米粉体材料运用在农业上,出现了提质增产的效果。
甘肃省科学院近日披露今年5月到7月的实收实测结果显示,河南省襄城县试种的冬小麦846亩,将纳米粉体浸种和两次喷洒处理,亩产提高27.3%;在新疆种植的600余亩冬小麦,两次纳米喷洒处理,平均亩产提高13-15%。
尤为突出的是,在甘肃景泰县种植的5亩春小麦,在纳米粉体拌种加两次喷洒条件下,提高产量42%,亩产达到709公斤。
“纳米高效农业”理念由甘肃省科学院纳米研究室首席专家闫鹏勋教授提出,历经三四年纳米小麦的种植,从小面积试验,逐渐变为大面积试种推广,不论选用不同小麦品种,不同地域试种,都获得大幅度粮食增产效果。
试种结果还表明,金属纳米处理不仅有壮苗、促进根系生长和提升抗逆性的作用,还有效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小麦有效分蘖、增加穗粒数、籽粒千粒重、籽粒中铁元素含量。
这个研究团队在大面积成功试种纳米小麦的基础上,从甘肃、新疆、河南、宁夏和内蒙等地开展了其它农作物、草类、水果、蔬菜和中草药等种植试验推广研究,总推广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将纳米铁、纳米硅、纳米铜等纳米材料用于玉米、大豆、紫青稞、水稻、棉花、苜蓿、辣椒、西红柿、茄子、橄榄、菜花、黄冠梨、苹果、桃子、枸杞、当归、贝母、党参等种植上,均取得了显著的促进生长、增产增效和提升品质作用。
金属纳米粉体材料,是指三维空间中一维或三维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超细粒子,或通俗的说是几十或几千个原子抱团形成的粒子。
金属纳米粉体表现出与宏观物质显著不同的各种性能,应用领域最广、应用效果最佳,而成为纳米新材料中的王冠,但因为生产难度高、是目前国际上最急需量产且攻克难度最大的纳米材料,价格昂贵也限制了它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
甘肃这个纳米研究团队历经20年,完全自主发明的“MPNP系列金属纳米粉体新材料工业化生产技术”,产能是欧美技术的几十倍,能够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各类高质量金属纳米粉体。
文章转载至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 中小学校园科普气象站,气象科普的载体2024-11-21
- 学校气象观测站在教育行业中有重要应用2024-11-19
- 手动?无线自动?学校气象站设备如何选择?2024-11-15
- 稻瘟病监测仪,精准防控植物病害2024-11-13
- 稻蓟马测报仪介绍2024-11-11
- 玉米螟在线监测系统2024-11-07
- 水库水位预警监测系统2024-11-05
- 稻蓟马病监测系统是什么?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