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网站获悉,省政府日前出台《四川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防范农村地区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
四川农村地大面广,自办宴席风气浓厚,集体聚餐数量多,同时,农村集体聚餐事故易发多发,是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领域。来自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00人规模以上聚餐达314万场次。但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规章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调整,且原省食安办印发的《四川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已于2019年8月到期废止,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监管,缺乏监管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防范农村地区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四川以省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四川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对四川省内举办或承办每餐次聚餐人数100人及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以保障‘坝坝宴’等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厘清我省农村集体聚餐的主要形式,是办法的一大亮点。办法明确,所称农村集体聚餐,是指农村家庭、其他组织或团体,在餐饮服务经营场所以外举办的各种群体性聚餐活动。农村集体聚餐餐饮服务分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举办者自己加工制作;
二是应举办者要求由专业加工服务者上门加工制作(包括只提供加工服务和提供“加工服务+食品”等形式);
三是举办者向承办者下订单,承办者采取远程制作加工与现场加工相结合等形式。
农村集体聚餐专业加工服务者如何管理?
办法要求,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坝坝宴一条龙”“家宴服务队”、农村流动厨师等),应按照《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食品摊贩管理规定,取得食品摊贩登记卡;
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登记。
同时,办法对专业加工服务者承接农村集体聚餐加工服务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不得有包括利用不合格食品原辅材料加工制作食品;使用亚硝酸盐、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提供无合法来源的散装白酒等7种行为。
创新监管举措,也是办法的一大亮点。
办法明确,对每餐次就餐人数1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实行报告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或承办者应当在集体聚餐举办前2日,以纸质或电子形式报告并填写《农村集体聚餐报告表》,载明就餐时间、累计餐次、累计就餐人数、场地条件、主要菜品以及是否聘请专业加工服务者、所聘专业加工服务者健康证明、食品安全培训等信息。
办法还明确,农村集体聚餐按规模大小实行分级指导,具体办法由各市(州)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同时,鼓励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农村集体聚餐及专业加工服务者实施在线监管,鼓励推行电子登记;并鼓励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挥保险的他律作用和风险分担机制,转移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办法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给予了明确,要求加强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坚决制止农村集体聚餐浪费行为,并明确要求,倡导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从简用餐,举办者按实际需要采购食品,承办者在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做到物尽其用,避免浪费食材。
文章来源:川报观察
推荐阅读
-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厂家风途科技2025-10-11
- 精准监测,主动预警——河道水位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2025-10-09
- 河道雷达水位监测站:为城市防洪装上“数字护栏”2025-09-29
- 土壤农业气象监测仪,助力防灾减损、精准种植2025-09-26
- 认识校园全自动气象站,STEM教育平台2025-09-24
- 知天而作:新一代农林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2025-09-22
- 水产养殖、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水质浮标站2025-09-18
- 浮标水质监测站:现代化水体监测的实用工具2025-09-16